融農業通〔2025〕13號關于印發《2025年融水苗族自治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創新示范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
?
關于印發《2025年融水苗族自治縣農作物
病蟲害綠色防控創新示范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
?
各有關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局屬各有關單位:
現將《2025年融水苗族自治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創新示范項目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
?
???????????????????????????融水苗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
????????????????????????2025年5月19日
(此件公開發布)
??
?
?
2025年融水苗族自治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
防控創新示范項目實施方案
?
?
為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探索綠色、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新模式,實現化學農藥減量化,促進產業模式低碳循環、鄉村環境生態宜居,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根據《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2025年自治區財政支農補助市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創新示范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桂農廳發〔2025〕51號)文件精神及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創建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基地為重點,開展化學農藥減量、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示范,帶動全區面上科學防病治蟲,在保障防治效果、生產安全的同時,示范區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20%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符合國家標準。
二、建設內容
(一)建設水稻病蟲綠色防控創新示范樣板。在安太鄉培地村等、白云鄉大灣村等村周邊連片中稻大力開展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示范,核心示范面積5000畝。以水稻螟蟲、稻縱卷葉螟蟲等重大病蟲為主線,科學制定方案,重點示范以釋放天敵昆蟲(赤眼蜂)生物防治為核心的農藥減量增效、綠色防控集成技術,確保示范展示區至少做到“六有”,即有“一個技術方案、 一個工作方案、一套技術示范田(地)、 一套展示牌、 一套技術模式(全程作物解決方案)和一份總結報告”,切實提高示范展示工作質量。
(二)推進集成創新與應用。以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為導向,加強農科教企協同攻關,進行綠色防控技術體系集成創新,探索開展全程綠色防控示范,通過聯合攻關和應用集成研究,完善或形成一批綠色防控技術模式或全程綠色防控解決方案,大力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實施,擴大試點、示范規模。加強技術推廣模式創新,重視抗病蟲品種、生態調控、健身栽培等基礎性、關鍵性防控技術措施的示范推廣,推進重大病蟲可持續治理。
(三)推進病蟲防控方式轉變。因地制宜把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農業專業化服務主體(病蟲防治專業化服務組織等)作為服務對象,及時組織開展綠色防控技術培訓,做好技術指導,重點培訓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組織、協會、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的負責人、技術人員、青年農場主,通過培訓,培養一批掌握和善用綠色防控技術的帶頭人,提升主體服務能力和水平。
(四)加強農企合作共建。積極引導企業與合作組織、生產基地、農場有效對接和深度融合,共建示范基地,探索多方協作、多元投入機制,完善補助政策,探索建立技術與物資結合、市場與品牌對接、部門和基地聯合的農藥減量、綠色防控技術推廣聯合體,引導社會力量支持和推動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推動先進適用技術產業化推廣、規模化應用,加快成果轉化和病蟲害防控方式轉變,大面積集中連片整建制(全農場、整鄉、整鎮)建設示范區(基地),推動綠色防控技術示范應用上新規模、出新成效、成新亮點。
(五)加強宣傳培訓。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全方位宣傳綠色防控理念、技術和產品以及項目成效和主要經驗,強化輿論導向,推動綠色生產。開展多層次多維度的技術培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高直接生產者的科技素質,提高基層農技人員的技術水平。
三、實施管理要求
(一)示范區建設地點。在安太鄉培地、白云鄉大灣等村連片中稻開展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示范。該地中稻種植面積較大,連片區域大,地勢平坦,交通便利,便于無人機作業,有利于推進當地周邊中稻區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融合,提高當地防控水平及輻射帶動作用。
(二)示范區面積。?水稻核心示范區面積5000畝。
(三)示范區設置。核心示范區內設置對照田,示范區設立示范標牌、制定實施方案、技術方案和明確組織領導和技術指導負責人。
(四)加強技術培訓。示范區開展技術培訓1-2期,培訓農民60人以上。通過宣傳教育培訓,提高生產者的科技素質和技術水平。
(五)制定技術模式(規程)。示范區突出重點,根據不同生態區農產品要求,開展新技術、新產品試驗研究,優化組裝 和集成農藥減量控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和全程作物解決方案,研究效果評價方法,制定農藥減量控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規范 (規程)。
四、資金使用方向
項目安排財政補助資金50萬元,水稻5000畝核心示范片補助。資金使用安排如下:
(一)蜂球采購費用約47.4萬元。水稻每畝/次投放4個蜂球,畝放3次共12個蜂球,5000畝共需6萬個蜂球,單一來源采購每個蜂球7.9元,擬采購赤眼蜂蜂球6萬個,共47.4萬元(含無人機投放費用),財政補助經費47.4萬元。
(二)放蜂治螟配套服務費約1.1萬元。包括開展技術培訓(示范區開展技術培訓1-2期,培訓農民60人以上)、技術展示(示范牌)、項目驗收評估等。
(三)項目跟蹤管理費用1.5萬元。包括病蟲調查、效果調查、印發宣傳資料等。
五、實施進度要求
(一)落實細化方案。3月15日前完成工作調研并制定實施方案初稿。
(二)開展相關工作。3-11月,按照有關實施方案,開展相關示范工作,做好技術培訓、技術指導服務,試驗示范和組裝集成技術模式等,農業植保技術人員實地指導和落實技術措施到位。
(三)宣傳典型經驗。3-12月,與縣媒體合作,宣傳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減量控害、病蟲害綠色防控、科學安全用藥等技術的重要意義、主要成效和經驗。
(四)完成總結。于2025年6月30日、10月30日前向區植保總站報送項目資金到位及使用和項目建設進度等情況,2025年12月25日前完成并報送項目實施總結報告。
六、保障措施和績效管理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確保示范工作落到實處,縣農業農村局成立示范建設工作組,由分管的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黎健源任組長、縣土肥生態與植保站站長黃睿為責任人、局辦公室韋強、局產業項目綜合股潘慶松、局計財股羅江靜、縣土肥生態植保站莫榮清、覃美順、賈毓楊、連航、李軍、賈勤、農技推廣與培訓站龍秋均、安太鄉農業服務中心石漢岳、白云鄉農業服務中心彭宇為成員。工作組要加強協調指導,強化屬地管理、項目主體責任和行政推動,確保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和示范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二)加強培訓指導。示范基地明確植保技術指導專家為李穩、廖春良、蘇政榮、潘威,具體負責方案制定和技術服務工作。通過組織專題培訓、IPM 農民田間學校、實地觀摩、示范展示、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普及農藥減量控害、病蟲綜合防治、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措施,讓廣大農民親自感受融合推進的好處,增強自覺應用意識。
(三)注重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 手機終端等媒體,大力宣傳農藥減量控害、病蟲綜合防治、綠色 防控的好經驗、好措施、好典型、好技術。同時,加強信息報送, 做到對上有信息、對外有聲音。積極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支持。
(四)強化項目監管。縣農業農村局抓好示范項目督促、指導實施工作。根據資金項目實施要求開展建設,要嚴格按照規定使用項目資金,專款專用,同時,要按規定加強對項目實施的自我督查工作,及時糾正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確保各項工作和技術措施落到實處。
(五)強化績效管理和考核評估。?
1.項目績效考核目標:完成創建農作物(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示范區1個,示范面積5000畝,通過效果查定,示范區增收節支50元/畝以上,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20%以上,保障全區農業生產、農業生態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1)產出指標:①建立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示范區數量1個;②示范區面積≥5000畝;③項目項目驗收合格率100%;④項目完成時間為2025年12月31日前;⑤資金申請撥付時間為2025年11月30日前;⑥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示范成本≤50萬元。
(2)效果指標:①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示范區每畝增收節支≥50元;②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示范區比常規防治區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20%,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3)滿意度指標:項目區群眾滿意度≥90%。
2.按照項目績效要求,認真抓好措施落實,做好監督管理和總結。
?
?
?
?
?
?
融水苗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辦公室??????????2025年5月19日印發
?